文字资料:《翠微史略--翠微寺与严福寺》--严福寺宏涛法师著

白石峪,古时称白石谷。清代毛风枝撰《陕西南山谷口考证》:“又西为白石谷,又西为太和谷。均在长安县南五十五里。有小水二,注交水,汇丰入渭。”白石溪谷,风光佳绝,巨石嶙峋,如凝脂白玉,清流贯谷,似环配摇声。民国时间白石峪曾有四座小庙,俗称“四道庙”,现已无存。

终南山严福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内苑村白石峪境内,毗邻野生动物园。松柏相拥,溪涧穿行,殿宇重重,环境清幽,不失为长安之净土。会期为四月八日。

翠微寺下院在宋代时期改名为严福寺,当地人则习惯称为“延福寺”,又因严福寺对面的山体形如一尊弥勒大佛,所以也曾一度称为“大佛寺”。

考察严福寺,必称研究翠微寺,同样,谈论翠微寺,必定言及严福寺,始创于千年沧桑,高僧辈出,虽曾曾繁盛一时,但最终因为佛教弘传中心的东移,长安佛教的衰败而渐渐没落,化成了遗迹,而创建于唐末时期的翠微寺下院严福寺,却盛于明代,且薪火相传,至今犹存,并将翠微佛教文化继承下来。唐武德八年(625),高宗李渊敕旨于终南山太和峪营造太和宫,并将峪口数千亩田地划封为皇帝禁院(即今内苑村)。贞观元年(627),太宗李世民为父舍太和宫为“太子别宫”立龙田寺,迎请时称“护法菩萨”的法琳法师为寺主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),李世民下诏修复太和宫,并更名为翠微寺,高僧玄奘法师曾于此地翻译出著名“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。永薇二年(651),唐高宗李治又为父舍宫立寺。

护法僧法琳法师
翠微寺历代高僧辈出,较为出名的有护法僧法琳法师,译经僧玄奘法师,天台宗金国师以及道莹、空上人、道朗等诸位大德。由于翠微寺地处终南山深处,峰居险隘,山径崎驱,虽为皇家功德寺,却一直没有形成大弘全教的场景。

无学禅师
唐懿宗咸通时期,无学禅师驻锡翠微,广禅佛法,四方禅子竟相奔赴,以至于翠微寺无法容纳数千僧众,无学禅师上秦唐僖宗,并与咸通七年(866),在皇帝禁苑处构建翠微下院。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,翠微寺更名为严福寺。元文宗天历年间,日本“五山文学”始祖雪村友梅曾驻锡于此。

据《长安佛寺》记载,明洪武年间,寺院复兴,寺分前寺和后寺,前寺为比丘道场,后寺为比丘尼道场,前寺和后寺之名仍沿用至今,位于白石峪和黄石峪之间的山坡是寺院的柴山,至今还被当地群众呼为寺院坡。民国一十八年(1929),严福寺还没有前殿和后殿,到了1946年(民国35年),国民党中央军校一夜间将仅留的五间大殿拆毁,其遗址夷为耕地。

三中全会以后,宗教政策开始落实,由于翠微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,翠微寺佛教文化的延续,成为终南山佛教协会的重点考滤议程,鉴于翠微寺上院早已荒废,遂将翠微文化的中心转移至下院严福寺,政府采纳佛协的建议,为了不影响耕地的使用,将严福寺迁至终南山白石峪,现任住持为宽渡法师,负责寺院的重建工作。

翠微寺和严福寺,盛世兴建,乱世消亡,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画卷中,曾描画出辉煌,亦取勒出沧桑。我们在缅怀这段沉重的历史之余,也感叹她的载德修文。今逢盛世,这样悠久的历史文脉自然应当重新续写。

严福寺脚下有一山泉,泉眼形似灯盏,因称之为“灯盏泉”。泉水绵延不断,附近的人都在这里打水。沿路往上走,可入延福寺正门。有一块巨石,酷似一尊卧佛,又像是一幅书写的‘佛’。


严福寺遗留下来的麻石雕刻的一尊狮子。通高1.6米,线条细腻流畅,双眼圆睁,鬣毛长披,威严中透有玲珑活泼宽鼻阔口却又不露牙齿,与寻常所见古代石狮有很大区别,虽为唐代遗物,雕工却似汉代遗风。

延福寺山门处于待建设中。整体建筑呈现一字错列而排。

进入山门的第一列建筑,简捷明了,为严福寺的三宝楼,净心楼,放生台等。多宝佛塔与山门也已分别列入寺院的设计和施工阶段,大雄宝殿、斋堂以及祖师殿也列入寺院的规划建设之中,三宝楼用作修学讲堂,净心楼用作僧寮,放生禽栖身。


放生台前的国槐,已有三十多年的国槐枝繁叶茂,铺张开来,像一记伸开的手掌。

严福寺的放生台碑 由于严福寺位于群山环抱之中,松柏相拥,同时又毗邻野生动物园,恰好是飞禽的最佳栖身之处,放生台则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。为弘扬戒杀法门,本寺四众还立“放生台碑”一方,由寺僧冶法撰文,著名书法家钟明善教授书丹。

走过壁墙,又是一字开来的建筑,为目前的主体建筑,有玉佛殿,西方殿,卧佛殿,观音洞,严福寺建筑风格采用重檐、回廊、亭台等复合式结构,依山就势,逐级递增,带给人们一种浓郁的古朴气韵。


大殿建筑;殿前紫竹,秆紫叶绿,扶疏成林,别具特色。殿前观音柳随风起伏,婆娑可人,高约2米,刚劲挺拔,铮铮铁骨,珍贵罕见,抚摸上去,软若少女秀发,妙不可言。

立于殿前眺望秦岭,峪谷二侧松柏翠绿,四季常青;夏日的山恋绿色如翡,满目翠色,再远处,层恋叠起之处,秋日之时红黄绿色汇与蓝天白云相间,枫飒,到了冬日,山巅峰恋处,积雪不化,春夏秋冬四季在这山脉一日可现。

驻足严福寺,北揽长安胜景, 南眺秦岭云海,其磅气势滂礡之势。不禁让人的胸怀随之坦荡。脚下淙淙的碧溪,犹如一条玉带围绕,寺周青青的萝蔓,箦(音:则)缘直上寒松之顶。翠竹微掩,鸟语花得,长松筛月、铃铎摇声,身居此处,烦恼像是留在了山林之外,只剩下了世情两忘的幽心与禅意。所谓“山溪日夜流声静,佛号法水涤”,正是如此。
公交线路:320 游9直达野生动物园,沿白石峪进沟。
文字资料:严福寺宏涛法师
摄影采编:惟英 编发:智瑞
|